傳統印章是我國傳統信用體系的基礎,深入到經濟及文化的各個方面。但是,由于傳統印章制作技術難度低,使用過程難以跟蹤,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和部門都建立了可以互聯互通的電子政務網絡,并通過網絡進行通知發送、公文傳遞等活動,為什么傳統印章替換為電子印章呢?
1、造假容易,防偽困難
傳統印章的防偽常常采用在印章中加暗記或者用防偽印油等方式來實現,普通人一般不具備鑒別印章真假的能力。用傳統印章簽章的文件,接收方很難辨別印文的真假,只能根據經驗,憑視覺感官進行判斷。由于傳統印章的刻制沒有技術門檻,偽造印章十分容易。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并對社會傳統信用體系構成了嚴重挑戰。
2、簽章文件完整性難以保障
在傳統印章的使用中,如果被簽章文件有很多頁的情況下,文件的完整性只能通過逐頁蓋章或者蓋騎縫章的方式來保障,內容的篡改不易發現,且事后糾紛的責任認定也很困難。在實踐中,空白支票、倒簽合同等先蓋章后填內容的情況大量存在,簽章文件完成性往往難以保障。
3、簽章容易,保管不易
傳統印章的簽章過程沒有任何技術限制,任何拿到印章的人都可以很輕松的完成簽章,容易被盜用。因此,印章的保管往往是持章單位很棘手的事情。持章單位為保證用印的安全,一般都派專人負責印章管理,對所有用印行為進行登記,記錄時間、申請人、事由等,手續非常繁雜,效率很低。一旦印章丟失,對相關各方的通告難以面面俱到,而且,從印章丟失到公示作廢之間的時間間隔也存在較大風險,如果印章在此期間被人非法使用,就將給持章單位造成經濟和信用損失。
采用傳統印章簽署文件,簽章人必須親臨辦公現場。在實踐中,經常聽到為蓋章而往返出差的情況。如果同一單位在相隔較遠的兩地,同時有重要文件需要簽章,甚至還可能因時間無法周轉而耽誤,這也是導致空白支票、合同倒簽等問題的重要原因,而電子印章就不會產生這些問題。